2021年6月23日,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在乌《人民言论报》发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署名文章——《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全文如下: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自己100岁的生日。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重大历史任务,赢得中国人民广泛拥戴。国际权威机构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连年超过90%。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2020年7月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高达93.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绩,是因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定不移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获得广大中国人民衷心拥护。各地人民把自己的口粮捐出作军粮,把自己的衣服捐出做军装,用自家的小推车、打渔船为中共领导的军队运送物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业改革,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历史性飞跃的同时,使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体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后不久,党作出庄严承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扶贫工作,先后7次主持中央扶贫工作会议,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带领全党发扬“钉钉子、啃硬骨头”的精神艰苦奋斗,最终使9900万贫困人口彻底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前可持续发展议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面对百年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果断的历史担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不论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新生婴儿还是100多岁的耄耋老人,不论是在华外国留学生还是来华外国人员,真正使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得到尊重和维护,再一次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伟大情怀。
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也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甫一上任即将2017年确定为“与人民对话和人民利益年”,通过遍访各州、设立总统在线接待窗口和各地信访接待站等举措广泛了解人民疾苦,以现场办公方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人民衷心拥戴。他提出“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改革要切实增进人民福祉,让每个家庭和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改革成果”,以“人民不是要明年、下个月、明天,而是今天就想过上幸福生活”的标准督促各级官员抓好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以大力解决就业、开展扶贫行动、扩大社会保障、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体系、支持青年和妇女事业、改善人权状况为重点全面推进民生建设,使改革成果切实惠及民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乌两国人民毗邻而居,都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国领导人均夙夜在公,为人民利益尽职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和改革开放同路人,中方愿同乌方朋友一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共同不懈奋斗。